沃锐郑州猎头8月21日报道:小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获悉消息,我们根据自身基础和发展目标制定了“引外、培内、育苗”并举,积极组建或引进精干、高效、专业化的建设运营团队和创业服务机构,同时启动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出台了科技人才“1+7”政策。
其次,我们继续推进了郑州大型仪器平台建设,为创新创业营造便利化、低成本的研发环境。5月1日,《郑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实施。
还有一些即将出台的政策,比如为充分激发在郑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郑州市政府将联合省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共同出台《关于鼓励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也正在研究,预计很快出台。
《中国经济周刊》:您能否透露一下郑州对于科技创新政策的预期目标和具体的时间表?
黄卿:我们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在全市建成 20 个综合体,总面积(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配套公寓和服务设施等)400 万平方米以上;入驻企业超过3000家;引进培育50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20个创新团队;建立一批研发机构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使综合体成为我市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产业的集聚地。
到2018年,我们希望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多层次的创业服务平台,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200家,载体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全市服务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机构达到100家,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3000家;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并从中成长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每年新创科技型企业超过1000家,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10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0000亿元;创业群体高度活跃,以创业促进就业,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创业服务机构达到500家,创业导师达到1000人,科技创新创业者突破10万人。
《中国经济周刊》:创新创业综合体的概念是怎么定位的?
黄卿:创新创业综合体具有科技企业孵化、创业培育、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科技投融资服务、人才集聚和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从事业到生活的全方位服务。通过政策集成和统筹规划,使创新创业综合体具有“特殊的制度创新、特别的政策支撑、特定的区域载体、特有的功能体系”,实现创新功能、创业功能、产业功能、辐射功能的融合发展,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