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老区发展文化产业新途径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5-12-21
130

  黄冈属大别山革命老区,一直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工业底子薄,新型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规模小,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块头大,但产业化程度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当前,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对于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说:“黄冈是一座文化资源富矿,亟待开发,我们致力于用文化品牌推动黄冈形象,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2013年4月,黄冈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突出发展重点加强分类指导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强工兴城、强农兴文”这一重要发展战略。其中,“兴文”就是把文化产业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深度挖掘、提炼、开发黄冈特色文化资源。这在黄冈历史上是首次。

  2013年8月,黄冈市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黄冈市长陈安丽指出,编制《规划》是市委、市政府立足顶层设计,从更高起点上谋划、更高层次上推进黄冈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双强双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黄冈市的文化产业在“双强双兴”战略下迎来发展契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黄冈市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持续增加,已从2010年的18亿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38.92亿元,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63%,短短4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了一倍,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过程中,不断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欲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2013年首次在武汉举办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494亿元,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36.98亿元。东坡外滩、恒天文化创意城、麻城移民文化园等文化项目建设风生水起。建成红安将军影视城等基地,拍摄的电视剧《铁血红安》,掀起红安旅游热潮。全市4A级旅游景区14家,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市,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综合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14年分别达到1800万人次、100.4亿元。

  省委书记李鸿忠给予充分肯定:“黄冈提出‘双强双兴’,明确了发展目标,理清了发展路径。兴文的‘兴’字不是简单地复兴传统文化,而是要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赋予文化以时代灵魂,产生更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

  探索“文化产业=文化资源+项目+投资”的发展方程式 市场化运作初见成效

  围绕“兴文”,黄冈市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探索实践“文化产业=文化资源+项目+投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方程式,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也初见成效。

  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历史文化资源、名胜风情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其中,红色文化资源数量较多、规模较大,境内共发现近现代遗址1017处。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的名胜资源共有23处,如东坡赤壁、天堂寨、李时珍墓、五祖寺等。历代名人有1600余位,孕育了禅宗五祖弘忍,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宋代著名文士苏轼,明代医圣李时珍,董必武、李先念、李四光、闻一多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名人。

  黄冈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立兵将黄冈市的文化资源总结为“六个地”,一是“红军”两字的来源地,二是禅宗文化的发祥地,三是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四是东坡文化的成就地,五是李时珍医道建设文化的诞生地,六是黄梅戏的发源地。

  目前,围绕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黄冈正在策划的文化产业项目21个,投资超过500亿元。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达28个,投资总额达426亿元。2012年,北京眉州东坡万景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东坡外滩项目,目前已经建成运营。2013年,黄冈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落地,未来7年,中国恒天集团将在黄冈投入200亿元。另外,投资13.9亿元、全长458公里、贯通全市38个景点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形成了大别山文化旅游集群。红安军事文化产业园、英山毕昇文化产业园、黄梅鄂东禅文化产业园、麻城移民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园,成为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

  但融资招商难也一直是制约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文化产业多数不是投资马上能变效益的,往往是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常面临融资难、招商难、项目落地难等严峻挑战。”黄冈市文化局副局长彭学文说。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