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位于溧水经济开发区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纯电动轻型车总装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生产,该车型今年一至九月份产量二千五百台,共销售了二千四百九十台。公司生产的新能源客车畅销国内市场,远销海外市场︒。本报记者 崔晓摄
在转型创新中实现“经济强”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将于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召开。党代会的召开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市各界人士对党代会有着什么样的期盼,希望党代会为未来5年“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描绘怎样的蓝图,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本报今起推出“喜迎党代会 建设新南京·话期盼 说愿景”栏目,反映广大市民对党代会的期盼和心声。
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经济强”是基础。
即将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为未来5年我市经济发展描绘新蓝图、确立新坐标。如何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些长期奋战在经济工作一线的企业老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园区负责人说出了他们的期盼。
谈创新: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让鼓励创新的政策切实落地
【人物档案】
沈飞,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2012年12月,当我国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运行之后,沈飞放弃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毅然选择到刚成立的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展。
沈飞说,公司刚组建时不到10个人,2013年销售业绩不到200万元。3年时间过去了,公司已经迅速发展起来,今年销售目标是7000万元。现在,研究院是江苏省内唯一一家具备北斗民用分理级服务资质单位,成立的卫星导航产品检测中心是第一家正式对外开展检测服务的国家布局的区域北斗产品检测中心。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省和南京市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研究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沈飞表示,南京开党代会,要对未来5年做高瞻远瞩的部署,这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北斗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的核心无非就两个字——创新,而创新往往和风险并存,这就需要相关方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坚强的后盾。
沈飞说,北斗产业刚刚起步,虽然政府已经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也希望进一步做好政策的落地,在使用财政资金开展的项目中,凡涉及到卫星导航产品的,建议强制使用北斗。另外,从南京市北斗产业发展来讲,建议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做好《南京市卫星导航产业“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指导全市北斗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人物档案】
朱志平,市人大代表,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接受采访时,朱志平正在盘点公司前三季度的账单:销售1.1亿元,同比增长60%,今年1.2亿元的销售任务完成应该没有问题了。
10年前,朱志平主动辞去一家制冷骨干国企总工程师职位创业时,并没有想到今天企业会发展这么快,“多亏了政府部门关键时刻对我们的有力引导与扶持,得益于南京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与环境。”朱志平说,公司一直瞄准冷凝式油气回收机组项目,利用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来,实现油气从气态到液态的直接转换,减少汽油装卸过程中的损耗,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他和团队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现场,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了第一手试验数据。
“未来5年,我希望公司能有更好的发展。”朱志平说,现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南京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奖励政策,鼓励创业创新。目前公司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创新专利的保护,为防止产品被抄袭,现在他只能采取不申请专利的办法,防止核心技术在专利申请过程中“被曝光”。但不申请专利,一旦被侵权,风险更大。
朱志平说,创新是科技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期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把法律法规执行到位。此外,要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经营的氛围,加大侵权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