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五中坚持文理并重发展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7-12-20
78

  188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英国基督教循道工会巴修里神父,在武昌创建了“博文书院”。190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大东门外官购民地,修建山形西式楼房作永久校址。1928年,中国人沈文卿出任校长,学校更名为“武昌博文中学”。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博文中学先后整体或部分迁至钟祥、巴东、恩施乃至四川奉节、万县等地继续办学。虽战火纷飞,国家动荡,然薪火相传,不曾中断。日本战败投降之后,博文中学迁回武昌原校址。

  1952年,湖北省教育厅将博文中学、武昌中学、东湖中学三校合并,成立湖北省武昌第二中学。1954年,省武二中又分成两校,在原武昌中学校址上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附中,在原博文中学校址上建武汉市第十五中学,十五中校名由此而来。1962年,十五中被定位为武汉市重点中学。1964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培养飞行员后备人才,十五中首创“滑翔班”,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江城人称其为“滑翔学校”。

  2001年秋,武昌区政府及武昌区教育局对高中资源实行优化组合,把知名百年老校--原武汉市第十五中、武汉市第三十三中、武汉市第二十五中三个“完中”的高中部整合为一所单设高中,校址选在面积最大的十五中,校名定为“武汉市第十五中学”。强化优势和特色,打造武汉高中之最。

  2005年,十五中通过了省级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2006年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我们的校训是‘诚信、明礼、励志、博文’,办学理念是‘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家庭充满希望’。”校长罗志毅说,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学校一直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激活队伍的激情和活力;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本录取率逐年提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十五中拥有36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达180余人,其中获得过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的有40多人。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以上。因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规模大,十五中曾被外界誉为“江城高中航母”。

  武昌区教育局相关人士介绍,十五中是该区招生规模最大的省级示范高中,连续十年获得武昌区高考质量一等奖。近些年,学校的高考一本升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7年高考中,该校全口径的一本升学率创新高,其中理科重点班一本率达95.5%,文科重点班的一本率达79.07%。

  该校也是武汉市美术特长生人数最多的高中之一,每个年级美术特长生人数均在100人左右,加上音乐、传媒等其他类型的艺术生,每年的艺术类毕业生有近200人,其中85%上一本,几乎100%上本科,为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著名高校输送了大量的艺术人才。

  该校高三年级主任付家兴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了丰富的校本拓展课程和学生社团供学生选择,并在高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课,由外籍教师授课。每年学校还会举行艺术节汇演,同学们自编自演歌舞乐曲,尽情挥洒青春风采。

  如今的十五中,获得了种种荣誉,如武汉市音美特色学校、武汉市书法特色学校、武汉市课改先进学校、武汉市心理健康示范学校、武汉市篮球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武汉市绿化先进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等等。“学校注重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基。老师们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负责。所以我的孩子、孙子,也都推荐他们读这所学校。母校为我家培养了三代人。”该校1953级校友钱法汤激动地说。

  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品牌

  “文理并重,特色发展”是十五中的办学思路。走进校园,哥特式的整体建筑,沥青的校园大道,芬芳四溢的花卉草园,艺术装饰的围墙景点,独具特色的艺术长廊,精致高雅的文化墙,无一不折射出校园浓郁的艺术氛围。

  该校历史上就有重视体艺教育的传统,也曾经有过全市瞩目的辉煌。50年代的“十五中管乐队”,在多年的武汉大游行中,被原武汉军区确定为游行仪仗队领队,并特许演奏“十五中管乐队”队长肖开志自创的《游行的行列进行曲》,受到原武汉军区军乐团的高度赞扬。

  目前学校有专门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有分管校长,设有艺术教研组长,并制定了《艺术教育教学常规》、《艺术特长生管理办法》、《艺术特长班管理规定》、《艺术特长生训练规定》等管理制度,鼓励并支持学生成立了文学社、音乐社、动漫社、电影社等社团。在各类省、市级艺术类比赛中,学生也频频获奖。“我们的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如艺术节、军训、学农活动、写生书画展、革命传统歌曲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过程。”该校艺术组长胡志梅介绍,艺术教研组每年暑期组织高一、高二美术班学生赴江西婺源、安徽西递、宏村、湖北随州等地写生,还不定期为美术特长生举办美术作品展。学校还是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学实践基地。

  在硬件方面,该校有一栋专门的艺术楼,设音乐教室4间、琴房6间、舞蹈房1间、美术教室9间。艺术教师队伍也实力雄厚,有音乐专职教师3人、美术专职教师4人,他们多次在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评比、论文比赛及技能大赛中获奖。

  近三年,学校每年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均不少于40万元。明年,学校决定投入近200万元用于艺术楼的改建。“经过3到5年的努力,力争把我校创建为武汉市优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争取艺术生的规模达学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确保每年艺术生高考一本升学率达90%以上。”校长罗志毅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

  一个多世纪以来,十五中为祖国培养出了难以数计的栋梁之才。

  这里走出了辛亥才俊邵逸周先生、中国心理学先驱陈立院士、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院士、著名植物学家杨弘远院士、著名化学学家查全性院士、著名地理学家郭令智院士、水稻育种先驱赵连芳院士、航空材料专家颜鸣皋院士、物理学家张国藩教授、规划与建筑大师鲍鼎教授、动物学家吴醒夫教授、人工智能专家李德华教授等名人。中共“一大”代表、原国务院参事刘仁静先生、原广电部部长艾知生先生等,也曾是这所学校的骄子。

  如今,众多有特长的学生也从这里走向名校,2010级毕业生吴倩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她在《鹿鼎记》、《何以笙箫默》、《我爱喵星人》、《择天记》、《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等影视作品中出演重要角色,星途璀璨。她说,十五中独树一帜的艺术教育,为她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