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供给侧改革让传统变新兴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6-05-30
150

  现代都市农业,领跑全市,18万亩红线必须坚守;食品产业,是临空港支柱型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现代物流业,总体规模全市最强。

  “今天我们的传统产业还维持相对优势,如果不引入供给侧改革,率先实现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未来将面临新兴进入者的挑战,也会受限于现有发展模式的天花板效应”。

  昨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项目年、落实年”为契机,该区大力推进“项目+”策略,通过项目引进撬动相关产业供给侧改革,取得明显成绩。

  “一产三产化”激活农业内生潜力

  今年3月,位于该区柏泉的武汉农业嘉年华正式开园营业,开业第一天来了1.2万人,第二天3.6万人。

  嘉年华开业之前,预估的游客人数为开业当天5000人,结果连续爆表。武汉农业嘉年华实行门票制,一张门票50元。对于柏泉来说,一张门票中约有10元左右的税款会留存当地。这还不算周边农民通过餐饮、采摘等其他渠道享受到的好处。

  “过去我们是传统种植业农场,现在正向开心农场转型,项目投资方开心、周边群众开心、办事处也开心。”柏泉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带着城里人玩玩闹闹也可以把钱赚了,开心农场里开心的不仅仅是游客,还有当地农民,这得益于临空港经开区“一产三产化”政策推进带来的重大产业化项目落户。

  “一产三产”化到底是怎样把传统的农业变成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奥妙是抓住消费市场需求。就拿农业嘉年华的项目来说:多彩农业馆无疑是爱美爱拍照女性的福音,带上充了满满电的手机、相机,在兰花花海里拍上美美的相片,度过美好的一天。在守望乡愁馆里,能满足城市孩子对农业的所有好奇心,也能提供城市家长对孩子农业教育的所有道具,馆内有多个互动体验区域,包括泥巴乐园、草编教室、酿酒坊、五谷贴面、打谷场等。游客可以亲手体验为玉米脱粒,然后推动石磨制作玉米面粉。

  整个园区有289个消费点,能满足游客各类消费需求。这些消费点在门票外贡献利润,而电商则实现了嘉年华周边产品全时段销售。农场还是原来的农场,除了农产品本身带来的收益提高,相关的服务性收益更是数倍于产品本身。

  直接从一产跨越二产到三产,将农业整体转型为“绿色服务业”。武汉农业嘉年华负责人说,临空港经开区将农业视为有工业特质的大健康产业,有旅游性质的观光产业,深度挖掘农业产业链条的价值,这一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棋下得既准又快。

  食品产业转身大健康奔向千亿级

  启华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落户于东西湖、主营西洋参饮片等保健产品的公司。上月,临空港经开区食品工业管理处的相关人员和启华药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数百公里之外的房县考察“红豆杉”项目。

  这次考察,该公司希望引进“红豆杉”这一养生项目,从而丰富产品类别。和食品产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起,是为了得到指导与参考意见。

  “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工作。”临空港经开区食品产业管理处负责人介绍,避免同类化,产业管理处竭力引导食品企业向“绿色食品”“健康食品”转型,引领食品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

  食品工业是临空港支柱型产业。该区连续4次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2014年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不只是吃饱,还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相比传统食品产业,大健康产业内涵更为丰富、产业链条更长、产品附加值更高,在继续做大做强传统食品产业的同时,临空港经开区大力推动食品产业向大健康产业提档升级。

  一方面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食品、生物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现代生物技术在传统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中医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企业集团进入园区,带动临空港经开区传统食品产业向生命健康产业提档升级。

  另一方面,为给食品企业降成本、增效益,促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临空港经开区政府主动当“红娘”,召开印刷包装与食品医药行业产业链对接会,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平台,鼓励各食品医药企业和印刷包装企业通过接洽,开展就近协作配套,产业链对接延伸。

  突破瓶颈,前景可期。临空港经开区食品工业管理处介绍,通过不断提档升级,到2020年,全区食品烟草医药产业将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成为临空港经开区首个千亿产业。

  保税物流中心变身武汉国际商务区

  从保税物流中心到综合保税区,是一次重大升级。3月,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中欧(武汉)班列常态化运行从捷克延伸至法国。

  临空港朋友圈越来越大,保税物流中心平台越来越高。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顺势提出,建设武汉国际商务区,在物流西迁的基础上实现现代物流业再升级、内涵再拓展、开放功能新叠加,使其成为湖北对外开放新标高。

  汉欧铁路,去年去程货物发运量全国第二,回程货物发运量全国第一。具体升级策略就是依托汉欧大通道,打造国际商品集散地。该区将积极支持汉欧公司建设200亩拼装作业区;推进新恒基平行进口整车项目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将管理处临时铁路口岸升级为一类铁路口岸,争取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落户,为国际商品集散地创造良好设施条件。

  实现“买世界、卖全国”的目标,担当新兴商贸节点。目前,临空港经开区已经引进多家保税商品贸易机构,是武汉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保税商品贸易集聚地。“通过招商引进档次更高的进口商品销售机构、高星级酒店,使保税物流中心成为市民游娱购的重要目的地”。

  拥有了特色产业还不够,还得充分做好园区内的配套服务,深刻感受到这一点的综保区积极推进与机场口岸的对接,在综保区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实现“全天候、全方位、零距离”的服务能力,形成统一拼单出口、统一报关结算、统一运输分送的新型国际航空快件物流经营模式。

  未来,综保区还引进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依托武汉区域中心优势,开展保税、贸易、跨境电商等业务,打造具有武汉国际商务区水准的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