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一代技术浪潮催生新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用人需求,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在促进商业发展过程中,如何互相影响和分配,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智联招聘日前发布了《2017人工智能就业市场供需与发展研究报告》,基于全站,将人工智能辐射的企业招聘需求及求职者技能进行检索及文本分析,提炼出人工智能岗位需要的技能标签,以技能标签为基础进行供需数据的提取和分析,携手权威学术机构,为业界描绘人工智能的人才供需版图。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 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目标是对人类智能建立数学模型,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规模将超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规模将超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网信办联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到2018年,中国将基本建立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核心发现
人工智能让求职者产生技能迭代焦虑:求职者在技术的洪流中更能体验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因此他们的学习成长焦虑和实现自我价值愿望最强烈。过去一年,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增长近2倍。算法工程师增速最为迅猛,2017年一季度环比增长60%,2017年二季度环比增长36%,2017年三季度环比增长43%。
程式化、重复性岗位下降趋势初现:人工智能逐渐取代人类工作岗位,尤其那些程式化、重复性、依靠反复操作实现的熟练工种。
企业招聘时更看重技能:招聘条件中,与AI相关的热门技能标签的关键词中,“数据分析”出现频次最多,占比39%;数据挖掘占比19%,排第二;图像处理占比14%,位列第三;机器学习占比为11%,位列第四。
AI人才主要由兄弟行业跨界而来:高校还未来得及形成人才输出,AI存量人才主要来自企业自身的培养,而互联网、电信相关的行业成为AI人才的重要转化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