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弹指一挥间,苏州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
1978年,苏州全境范围内的地区生产总值不足32亿元,人均GDP只有634元,在江苏只能排在中档水平。2017年,苏州实现GDP1.7万亿元,列全国第七;人均GDP是江苏平均水平的1.7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常年保持稳定增长,GDP和税收贡献量占江苏四分之一左右,在全国地级城市中遥遥领先,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市。
开放创新,造就“苏州奇迹”。改革开放40年来,苏州紧抓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发展、浦东开发开放等重大历史机遇,奋发图强,创新求变,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苏州拔地而起。
“一切波澜壮阔的过往都是我们勠力同心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动力。”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说,苏州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传承弘扬苏州人敢闯敢试、争先争优的优良传统,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新时代“苏州范例”。
抢抓历史机遇实现三次“大飞跃”
11月22日,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在苏州工业园区揭牌。这是牛津大学首次在英国本土以外设立的多学科高等研究院,聚焦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健康、纳米技术与功能材料、环境与新能源等领域。
8月14日,由武汉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两所高校与昆山市合作设立的昆山杜克大学,迎来首届本科生。作为全国首个设在县级市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该校将为苏州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军人才。
加上此前开办的中国内地第一所世界联合学院——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苏州已成为江苏开放办学最成功的典例之一,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世界名校集聚苏州,既为苏州蓄积强大发展能量,也成为苏州推动“由量转质”的精彩印证。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先后经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是紧抓时代机遇的成果,都促成自身的发展飞跃。
先是“农转工”。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初,经由乡镇企业大发展,苏州率先实现“农转工”的历史性转变。接着“内转外”。上世纪90年代至“十一五”末,苏州紧抓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中国加入WTO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各级各类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下,苏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外向型经济高地。
现在“量转质”。“十二五”之初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经由对创新型经济的大力培育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苏州正在加快推动“量转质”的历史性转变,在经济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