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与机构介入到文物艺术品收藏中,将一些珍品、精品收入囊中,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收藏体系。企业收藏也成了当下很热门的话题。不过,企业该如何处理投资与收藏的关系,如何提升收藏眼光和学术水准?拍卖行又该如何为企业收藏“量体裁衣”并引导其收藏方向呢?
4月14日,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艺委会”)在南京主办的“2017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峰会”上,与会嘉宾紧紧围绕着“企业收藏”这一热词展开讨论。其中,企业收藏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对于诱人的高额利益,企业收藏应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企业收藏与拍卖行业共同承担着传统文明传承这一重大的使命,我们是责任担当的主体,理应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尽一份力量。”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余平指出。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晨对企业收藏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企业在进入收藏这一行时不带有,或者至少是逐渐淡化投资色彩;二是希望藏品能够在你们手上存留更长时间,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企业应如何通过收藏来彰显其社会影响力也成业内专家探讨的话题。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萧平认为,除了审美,企业收藏也应当通过开设艺术馆、讲座等形式回馈社会,并且与相关领域专家展开合作,从学术角度对文化艺术品进行梳理、研究。“这是因为企业收藏有其先天的优势。凭借着巨大的财富支持和专业的运营团队,企业收藏往往具有专业化、规模化、精品化、系统化的特点。”而西冷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则认为,拍卖公司最关键的还是人才问题。作为拍卖公司的一员应该以诚信建设,包括业务水平的提高为着眼点,这样才能够引导更多企业走入收藏行业,同时帮助他们进行艺术梳理、学术探讨,使企业能够有方向、有目标地去收藏。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当前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正处于规范化、质量化、国际化发展进程,在这个发展进程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各方的诚信自律;不仅需要收藏者尊重艺术市场规律,也需要经营者大胆拓展文化商业,才能快速共建一个有序的文物收藏与流通新业态。
峰会同期,中拍协艺委会还举办了2017(第三届)文化产业交流会。交流会还邀请了自贸区、艺术博览会、艺术品电商、艺术品物流、艺术品保险、艺术资讯等拍卖相关方面到会交流。
就在峰会前一天举办的艺委会年会中,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由李卫东任主任,来自国内多家知名拍卖企业的负责人任副主任。据了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促进文物拍卖健康发展,国家文物局于2016年下半年委托艺委会制定《文物拍卖企业经营评估指标》,并计划于今年五六月份依据该指标开展首次“文物拍卖企业评估工作”,旨在引导和鼓励全国文物拍卖企业提升经营质量、规范经营行为。
据悉,在本次中拍协艺委会年会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峰会上,苏富比、嘉德、保利、匡时、西泠等全国100余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收藏家、企业家等相关业界人士200余人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