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江北新区“服贸基金”与“通航基金”正式揭牌。其中,“服贸基金”是国内服务贸易领域首个政府引导基金,两大基金备受业内关注,其背后彰显着政府、银行、基金管理人三方打破条条框框,携手创新的力量,而这也让成立不久的中国第十三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焕发了新的生机。
基金设立“顺天时、应地利、聚人和”
“服贸基金”与“通航基金”,掀开了江北新区战略构想的新蓝图。“服贸基金”由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基金、南京银行、盛世扬子共同发起设立,主要投资现代服务业领域,如技术服务、运输服务、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通航基金”由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基金、南京银行、盛世扬子携手发起设立,主要投资通用航空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包括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等。
“顺天时、应地利、聚人和”,在基金揭牌仪式上,南京市委常委、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这样评价“服贸基金”和“通航基金”。“服务贸易产业、通用航空产业均为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推动两大产业加快发展。”按照罗群的看法,两只基金的出现可谓“顺天时”。
国务院明确江北新区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区域,国家发改委明确南京市成为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新区正在积极承担先行先试的使命,全力承接服贸创新发展试点,全力推进通航产业发展。这种“应地利”的说法,正道出了发起两只基金的现实基础。
对于“聚人和”,罗群这样分析,两只基金是依托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基金设立的。而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基金则由省政府投资基金、江北新区管委会、新区相关平台共同出资设立,是全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母基金之一,重点用于支持江北新区重点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两支基金是在诸多相关单位合力推进中设立的。
银行9∶1配资充分放大财政杠杆
支持产业发展,政府投资基金如何真正实现四两拨千斤撬动金融资本参与进来?“服贸基金”和“通航基金”给出了圆满的答案。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同股同权配资的基金中,银行一般以不超过2∶1或者3∶1的比例进行配资,而“服贸基金”与“通航基金”,规模均为20亿元,均由银行按9∶1的比例进行同股同权配资,极大程度地放大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据业内专家分析,这一突破性的金融创新对于有效增加和放大投资规模、多渠道动员各种资源投入创新创业、提高市场供给质量和扩大有效供给等具有重要意义。南京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盛世扬子在股权投资方面经验丰富,这为银行9∶1进行同股同权配资奠定了基础。
基金管理运营市场化成色十足
政府、银行、基金管理人三方的合作模式市场化成色十足。银行9∶1进行同股同权配资,这不仅意味着财政资金的杠杆极大程度的放大,也意味着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权利和义务对等,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这是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基金从设立之日起就坚持的原则。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金由省财政厅、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共同推动成立,统筹了省、市和新区的政府资源和资金。同时,基金运作既切实把握政府战略导向、全面整合政府资源,又着力发挥基金管理团队的专业优势和市场化优势,充分体现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有效融合。
“作为江苏省区域内4个城市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人,我们深感使命光荣与艰巨。”盛世投资董事长兼CEO姜明明说,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将构建未来“4+2”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目前江北新区投资需求不仅着眼于投资存量项目,更关注引进增量项目,通过项目包的批量投资、产业集团与产业基金牵引以及上市公司并购等方式引入增量项目。盛世投资则在其中充分发挥资本管道、资源管道、项目管道作用,与扬子国投、六合国资、大江北国资、健康城等单位紧密配合,形成基础设施和产业要素融合投资发展的格局。“服贸基金”及“通航基金”的注入,不断将优质项目引入江北新区,带动江北新区的产业活力,母基金与子基金形成合力,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