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7-03-30
60

  “十三五”时期是南京全面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开放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南京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依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商务发展、江苏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制定《南京市“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南京融入经济全球化、推进城市国际化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国际化”为引领,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开放发展战略,抓改革促开放,实施优进优出,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力度走出去,更优环境促开放,持续做大总量规模,加快转型升级和体制机制创新,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市开放型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货物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2789.8亿美元,是“十一五”的1.49倍;其中出口1592.3亿美元,是“十一五”的1.52倍,进口1197.5亿美元,是“十一五”的1.44倍。“十二五”期末,全市外贸净出口贡献率达12.6%,较“十一五”末提高2.3个百分点。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出口占比接近60%,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突破20%;机电产品出口占据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接近25%;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超过30%,成为外贸发展的生力军;一般贸易企业向工贸一体转化,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共培育了46个省级和26个市级出口知名品牌。评选认定和培育了一批市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初步形成了“两园一中心”布局。载体建设不断强化,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达到12个,申报设立了省级进口交易中心,综保区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成营运。

  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快速发展。“十二五”期末,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72.1亿美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42.5%。旅游、商务、健康、体育、教育、金融和技术研发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文化贸易出口额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达到1.69亿美元。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累计完成437.3亿美元,年均增长40%以上,在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排名第一。我市被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城市。连续五年成功承办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着力打造“智慧南京、服务全球”品牌。

  引进外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十二五”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83.6亿美元,年均36.7亿美元,比“十一五”增长61.8%,占全国份额由2.6%提升至3%,占全省份额由9.6%提升至12%;自2011年以来连续5年在全省位列第2,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提升至第5。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到76.6%。企业加快转型,向产业链高端“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全市新增外商投资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结算和物流中心、研发机构80个,其中达到商务部认定标准2家、省商务厅认定27家。

  企业“走出去”成效显著。“十二五”全市境外投资累计新设项目492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年均增长44.9%,是“十一五”的6.4倍。以民营企业为代表走出去特征明显,境外并购快速发展。苏宁云商通过收购日本的Laox,成功实施双品牌发展战略;三胞集团成功收购英国老牌百货公司House of Fraser,携手千百度收购英国百年玩具店Hamleys,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推动企业全球品牌战略。全市对外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149.5亿美元,年均增长28%,是“十一五”的3倍;累计完成营业额121.4亿美元,年均增长13%,是“十一五”的2.2倍,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对外承包工程由分包向总承包方向发展。圆满完成科特迪瓦外交部大楼等10个对外援助项目。

  开发园区开发开放承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末,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贸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13.3、19.5、8.3和15.3个百分点,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由31.3%提高到44.6%。“十二五”末,开发区实现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为255.6、153.6、102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48%、48.7%、46.9%;实际使用外资18.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54.9%。成功申报设立了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开放平台,2012年南京生态科技岛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年南京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十部委验收正式运作,金陵海关成功申报设立并正式运作,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南京高新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台办批复同意设立南京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201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

  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水运口岸新增15个正式对外开放码头泊位,分类规范了10个“一船一议”码头泊位的开放行为。空港口岸实现跨越式发展,机场实现双跑道运行,开通直飞国际(地区)航线30多条,服务网络覆盖亚、欧、美洲和大洋洲。启动实施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成并运行南京机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进境冰鲜水产品和进境食用水生活体动物指定口岸,南京港成为全国启运港退税政策扩大试点港。南京电子口岸成为江苏首个省市共建的地方电子口岸,一期3个项目上线运行。铁路口岸开通中亚国际集装箱货运班列,邮政口岸国际邮快递发展迅猛,国际邮快递总数增长逾7倍。

  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南京市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复制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做法,全面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简政强园区改革,市委、市政府出台《国家级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向四大开发区下放120多项市级管理权限。推进外商投资审批体制改革,4次下放外资审批权限,推广实施外资快速审批和“权力清单”试点,实现5个工作日内出具批复文件和批准证书。实行境外投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

  表1“十二五”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与此同时,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受外部因素影响,货物贸易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压力并存,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强,外贸新兴业态尚处起步阶段,服务贸易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引用外资质量水平有待提升,企业转型升级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创新驱动引擎作用仍不明显。“走出去”促进服务和保障体系需加快完善。大通关建设需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口岸功能平台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机遇挑战

  “十三五”时期,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世界经贸格局调整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与新发展。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没有改变,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杭州G20峰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放型世界经济、联动型世界经济、包容型世界经济等一系列新政策主张,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开出了一副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同时峰会核准和批准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将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

  从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趋势看,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无线移动)和网络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产业网)的快速发展,加速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驱动经济向更高级形态转化。创新驱动成为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只有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产业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否则难以生存。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机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投资交流合作,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加快转型创新发展。

  从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看,党中央已确定“开放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印发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从顶层设计对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作出了“一带一路”、自贸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作出了供给侧改革、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服务贸易改革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要求我们要以开放促改革、倒逼改革,打造创新创业、服务、政务环境最优城市,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为外商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从我市开放经济型发展看,工业体系完善、商贸流通市场发达、科教与丰富、综合交通体系完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禀赋优势。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实施全面开放的战略部署,南京江北新区、综合保税区以及空港经济开发区(筹建)等一批开放平台的建设发展,国家赋予的内贸流通体制综合改革、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南京开通至中欧、中亚班列,为我市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必须准确把握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特征和新的目标要求,更加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积极应对世界经贸格局的新变化新挑战,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开拓开放发展新境界。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开放发展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奋斗目标,全面扩大开放,以增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为主攻方向,聚焦重点、创新驱动,积极抢抓“一带一路”、自贸区等战略机遇,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外经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强化外贸内贸融合发展、走出去引进来相互促进、双向投资带动贸易增长,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按照“全面开放”战略部署要求,到2020年,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显著增强,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对外投资、开发区发展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步增长、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货物贸易。到2020年,进出口总量在全省保持先进行列,进出口额在全省占比有所提升,力争进出口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25%,对“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30%。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5%,到2020年达到118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6.7%,到2020年达到18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80亿美元。以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贸易领域为主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到2020年提升5个百分点。

  ——引进外资。“十三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80亿美元以上,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在全省利用外资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外资功能性机构90家。

  ——对外经济合作。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总额达到3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53亿美元。

  ——开发园区。到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5%,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达到65%,外贸出口占全市比重达到55%。

  ——口岸。到2020年,海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450万吨,空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18.5万吨,空港口岸入出境人员达到340万人次,邮政口岸国际邮快递总数达到4400万件。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