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京市“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签约人才中的一员,南京籍作家葛亮凭借长篇小说《北鸢》横扫2016年各大读书榜榜单,七年磨一剑,《北鸢》的势头仍在发酵当中。昨天,记者从南京市“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2016年度推进工作专家评估会上了解到,该项目的签约人才在2016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著名评论家汪政和著名作家叶兆言、储福金、鲁敏等人组成的评估专家团,对各类签约扶持人才2016年度的创作成果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据介绍,早在2015年,为推进优秀青年文学人才成长,在南京市委宣传部的牵头下,由南京市文联、南京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实施,《青春》杂志社具体承办,南京市特面向海内外推出“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选拔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翻译、影视编剧人才若干名进行扶持。经过4个月的报名、甄选,评议,共签约了四个大类共11位签约人才。正如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所说,全国诸多省、市均有类似文学人才扶持项目,但多是奖掖小说作者的,而本项目的签约人才则包括创作类、评论类、翻译类和导演编剧四个大类。与此同时,《青春》 杂志社在这一年多来还与各签约人才不断进行有效联络,并组织发表、出版、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工作。
一年过去,四位创作类签约人才、三位评论类人才皆在《青春》杂志上发表过作品,其中,葛亮的《海上》、曹寇的《分别少收和多给了十块》、郑小驴的《一个人的圣经》《米花》《宰年猪》、赵志明的《我们的朋友小正》等作品,得到《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重大期刊的转载;何同彬在评论类也以《世情、中年性与当代经验》《关于青年写作、文学新人的断想》等作品有着惊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