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近日发布。规划提出,建立500亿元规模市区(园区)联动的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快速发展,同时,江北新区重点打造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和新能源汽车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
科技创新部分指标成倍提升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南京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排头兵,基本建成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创新主要包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每万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新技术企业数(家)等主要指标。与2015年相比,到2020年,部分指标将几乎成倍增长,比如,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亿元)要从1849提升至3000,高新技术企业数要从1274家增至200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从10000家增至15000家。
5年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突破10000亿元
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突破10000亿元。
“达到这一目标,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是关键。”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计划采取企业主导、高校(院所)协作、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等模式,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形成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比如,软件谷、无线谷、江北新区研创园都是重点打造的平台。此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还将实施“全市优势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工程行动计划”,系统组织、协同攻关、滚动推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5年共推进重点研究开发项目1000项以上。
突破新兴产业技术的同时,我市也强力攻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据介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聚焦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互联网+”提升两大工程。前者重点推广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人机智能交互、自动识别、3D打印、分布式控制技术,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支持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智能化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每年启动10家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建设。后者以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以及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为重点,支持国家级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等建立智能化研发设计平台。
江北新区打造3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江北新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规划提出要全力打造江北新区创新高地,到2020年,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4+2”主导产业发展,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空间布局,形成若干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打造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和新能源汽车3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据介绍,我市将整合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吸纳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采用母子基金运作方式,通过市区(园区)联动、政企联动,形成“1+X”的产业基金体系。同时,出台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建立500亿元规模市区(园区)联动的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