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是一座千年古邑,被誉为南京后花园,具有独特的生态人文和空间优势;溧水又紧邻南京主城,地处长三角区域,交通区位优越,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辐射地。面对南京被定位为特大城市、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宁杭生态经济带等机遇,溧水主动转换思维,从过去以物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模式;由单一区域发展视野转变为城市群发展视野; 由农村社会思维方式转变为城市社会思维方式,着力打造“枢纽新城、产业新城、康居新城、都市田园”。现在一年过去了,近日,记者对该区进行探访,发现溧水这座城市的发展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美丽的转身,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
转型创新
引进一批知名企业
“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纳税,创造国内车企最快投产速度。”南京比亚迪公司总经理俞学军介绍起来充满自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集聚,溧水经济开发区内,沿滨淮大道南北两侧的46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所构成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已经是全省产能最大、配套能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如今更是一跃而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动客车基地。除比亚迪之外,溧水已引进空港会展小镇、万达广场、金龙客车、比亚迪、AO.史密斯、菲尼克斯等一大批知名项目入驻,溧水区产业转型进入总量、质量同步跃升的新阶段。
据了解,“十三五”开局之年,溧水区新老产业实现产业链式发展,高端产业聚集显著,新兴产业成溧水发展的有力支撑,特别是重点企业动能不减,成为拉动溧水发展的核心动力。
2015年溧水共有26个高端产业,当年投资85.4亿元,项目开工率、实际开工项目个数和完成投资额均列南京市第一;2016年计划34个、计划投资141.4亿元,在南京市11个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一……
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低端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传统农业向高效现代农业转型……溧水区以培育新兴产业为核心,狠抓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发展呈现向高端迈进的强劲态势,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高端产业培育的“溧水路径”。
高素质人口首次实现净流入
“2013年企业入驻溧水开发区,2014年招收高校毕业生55人,2015年是110人,2016年达400人。”南京金龙副总裁董钊志介绍说,公司还挖来美国克莱斯勒设计总监,从全国各地引进8名高管。据悉,2016年溧水区新增大学以上就业人口11704人,首次实现高素质人口净流入。
“人才公寓建设是留住人才的重要载体,我们将其选址在幸庄产业园,园区形成以打造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现代商务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注重‘人’这个核心要素,尊重园区内企业及个体的需求,给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全面支持”。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人才公寓所在地幸庄科技产业园的打造是溧水引进高素质人口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溧水把高素质人口集聚工程作为城市建设核心工程,以量身定制服务人的需求为工作重心,精准施策,精细服务,优化调整公交班次与站点设置,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启动了人才公寓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以购(租)房补贴为主的方式进行奖励,加大医院、学校对外合作力度,为城市和产业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支撑。
定向服务,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自由撰稿人、青年作家李婧,爱上了溧水一座特别的建筑:里面有免费无线WIFI、空调,舒适的阅读环境,安静的阅读空间;自助借还图书,无须人工服务;全年每天24小时全天候开门……这就是溧水区倾力打造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样的图书馆在溧水有4家。
哪里有群众诉求,哪里就有政府工作。为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溧水还将将网络问政平台向民间网站延伸,在全市,甚至全省首次在民间网站设立了官方网络问政平台,目前办理网络诉求667条,办结651条,解决率为97.6%。
同时,溧水在全市率先推行“小办公大服务”,要求溧水全区106个村居干部搬出独立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新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22个,兴办为民服务事项585个,以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此举得到市领导的肯定,拓宽了南京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民服务阵地建设思路,在基层群众中获得了普遍认可。
交通出行一直是溧水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此,溧水区将公共交通优化提升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大公共交通工具投放力度、提高公交车次密度、优化公交线网结构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从2017年元月1日开始,溧水至各镇的七条线路将全部向主城区靠拢,开始享受2元的“同城待遇”,溧水区真正实现由城乡客运一体化向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转变。
补缺补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近日,在溧水区晶桥镇枫香岭的神树岭家庭农场,赵恭宝正在按照规定程序对大米烘干机进行操作。用赵恭宝的话说:“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老了,生活会发生这么大变化。”
赵恭宝今年66岁了,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赵恭宝,从前年开始,再也不用靠那几亩地讨生活了。他成为了神树岭家庭农场的一名正式职工,一年收入共有近4万元,比原来务农多得多,还不用靠天吃饭,他不断感慨:“幸福来得太突然。”
而像赵恭宝感受到“幸福”的溧水市民不止一个。据了解,2016年居民收入多项指标增幅在全市处于前列;实施精准扶贫;大力建设民生工程;畅通诉求渠道……溧水区全面小康补缺补短补软工作全面拉开。结合实际,对照要求,溧水区上下迅速行动,用更高的定位、更新的理念、更科学的发展路径书写着答案……“高水平全面达小康”这一宏伟蓝图,在溧水大地迅速转化为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2016年,溧水百姓收入进一步提升,去年溧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7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28亿元、增长10.5%。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439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775元。
溧水区实施精准扶贫; 大力建设民生工程,提升民生幸福感;城区及各镇安置房相继建成交付;150公里进行农路提档升级; 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溧水以“高端产业培育、高素质人口集聚、高水平公共服务提升、高层次经济功能区建设、全面小康补缺补短补软”五大工程为抓手,在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2017年,溧水将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创新驱动、高效集约“四个导向”,坚持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生态保护、干部廉洁“四条底线”,坚持抓牢基层建设这个基础,全面构建区域竞争优势,全面增强群众幸福感,为打造现代化南京新副城奠定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