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啥?说起这个问题,相信许多读者一下子答不清楚。因为近20年来,南京城市的定位目标曾先后有过“国际化大都市”、“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三都市”、“三名城”等多种说法。29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大会苏南区域专场在南京举行。会议上,来自省内研究机构、高校智库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为南京城市形象“画素描”。
此次论坛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南京市委宣传部,以及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市社科联,联和南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学会承办。与会专家就城市品位构建、城市空间优化和内涵提升、地理格局对于城市形态影响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南京:特色制造业迎头赶上 多思路打造新局面
电汽化特已被其他城市“后来居上”
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南京古都学会会长俞明熟稔南京城市发展的历程和脉络。他直言,南京曾有过的发展定位——电汽化特已被其他城市后来居上,取而代之。
南京以往“7”字头的电子电器制造企业,曾有过熊猫电视机、红梅收音机等当年斐声国内市场的电子电器产品,但现在国内电子制造业的领头羊城市是深圳、苏州;南京汽车工业曾生产出跃进、依维柯等汽车品牌,现在跃进被上海汽车工业“收入囊中”;化学化工企业部分外迁出南京主城区;汽轮电机、数控机床等特色制造业现在也被其他城市迎头赶上。
俞明介绍,南京的优势在于科教。比如,高校、研究所等数量在国内城市居于领先地位。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7-8万的外地籍贯的高校毕业生愿意留在南京,渴望到南京寻找工作机会的外地人每年也有不少。
高学历、高素质的劳动者期望在南京发展,但南京的房价之高有目共睹。最新的城市平均房价显示,深圳、北京、上海、南京的每平方米平均房价分别为48500、45800、41900、20988元,南京房价已跻身在全国高房价的“第一集团军”中。但与深圳、北京、上海相比,南京城市为就业者创造的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却远远不能和上述城市相比。
南京城市每平方米平均房价已超过广州的20915、杭州18900的水平。俞明高声疾呼,“南京的经济界、科技界不可以妄自菲薄,自认为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南京在未来发展中,不能成为留不住人才、留不住成果的城市!”
城市自然景观需要悉心呵护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姚亦锋教授近期独辟蹊径对南京城市自然景观做过研究,他从地理格局视角研究南京古都起源变迁、城市空间格局形成以及现代景观规划,并写成英文论文在国际知名科技图书出版社Springer的SpringerLink平台正式上线出版。
姚亦锋认为,纵观南京地理地貌,南京城市范围内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水面占11.4%,平原洼地占24.08%。南京的丘陵和钟山余脉是南京不可多得的“宝贝”。以前人们称赞南京虎踞龙盘,城市具有王者之气。这是得益于城东钟山的山脉体系一直往西延伸,丘陵和山脉对南京城市形成拱卫之势。
钟山余脉西延有富贵山、覆舟山(现九华山)、鸡笼山(现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小仓山、清凉山、至西端的石头山(现石头城公园)截止。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目前不少丘陵余脉已经被修建道路、隧道、楼盘、商厦……,而看不到钟山余脉的绵延之势。
姚亦锋通过现场走访、资料分析发现,南京钟山以及余脉、燕子矶、幕府山、栖霞山、江浦老山、江宁汤山、牛首山系等九处南京自然山脉景观只有钟山的自然景观山体基本保存,其他的8处山脉都有被沿线单位割据占用、人工开采山石、建成温泉疗养地等多种用途。虽然有的改造利于城市建设、优化市民生活,但确实有的小山脉被损坏地令人痛惜,而且没有重新修复还原的可能。
姚亦锋建言,山水城林是南京的独特瑰宝,人地(包含人与山)关系理念是经过数千年沉淀形成的特定地域的生活模式,与山系同呼吸,才是栖居生活的最高境界。地理景观基质是古都景观形成中最具稳定性、继承性、持久性和生命力的力量。今后南京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认识到山脉的不可再生,不可复原的特点,保存现有体现古都风貌特征的重要河流和山岭,以传承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张扬南京的城市魅力。
“四个城市”定位是对此前各种提法的必要调整
许多专家学者表示,南京目前的“四个城市”定位,即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定位是体现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南京凭借自然禀赋、人才储备、人力资源、交通优势等,完全可以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在软件开发、新材料、新产品研发、科研人才组织和协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建设发展等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
“四个城市”定位是在此前三十年来形成的各种提法、多种思路的必要调整,是进入新时期,打开新局面的必然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