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特大城市南京的副城,溧水区将集聚高素质人口立为重大战略,今后5年计划吸引10万名高素质人口。而2016年初区里定下的万名高素质人口引进计划,截至9月底已完成70%,并已全部进入“产业新城”相关领域。
“把高素质人口作为发展重中之重,溧水这步棋下得准。”外界对溧水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介。然而,大方向对了,人才怎样才能真正引进来、留得住,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本网在采访中了解到,溧水区各部门全力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使出了浑身解数,各种方法可谓“招招鲜”。
按照溧水区委区政府的计划,“十三五”期间,该区将坚持政策支持、产业带动、服务优化、环境提升、宣传推介等多策并举,5年新增高素质人口10万人。重点将围绕六大经济功能区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幸庄科技产业园等创业创新空间发展,集聚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依托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高端商贸等枢纽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聚一批高素质服务业人员。推进石湫高校基础建设,积极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一批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发展健康养老产业,集聚一批主城和周边城市高素质人口。实施“创业南京”人才行动,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鼓励溧水籍大学生返乡创业。
溧水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上述计划,溧水区成立了高素质人口集聚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和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人社局;区人社局抽调以80后为主体的12名年轻同志组建高素质人口集聚工程工作团队,成立两个推进小组,分别联系镇(街)、部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将高素质人口集聚工程也作为本职,实施“双本职”工作模式。
根据区委下达的2016年集聚1万人目标任务,召开经信局、农业局、城建局、商务局、房产局、卫计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会议,明确目标任务,在全面听取开发区、镇(街)意见后将目标任务按责任部门、镇(街)两个条块分解落实,同时梳理出镇(街)今年高素质人口重点工作情况加快推进。研究制定了高素质人口集聚工程区级机关部门绩效考核、镇(街)千分制加分项考核细则。每月月初,对全区集聚高素质人口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梳理汇总,较好地掌握了高素质人口集聚进展情况。同时,对税收有增幅的企业,每引进一名高素质人才,区财政补贴10万—30万元的购房补贴。当地不少企业也出台政策吸引人才。
这些举措取得了明显实效。今年前9个月,溧水区已吸引7102名高素质人口,创历史新高。全区引进人才较多的企业有: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引进人才237人,其中清华大学教育背景人才5人,211、985院校人才165人;南京创维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引进人才86人,其中博士2人,211、985院校人才34人;艾欧史密斯(南京)水处理产品有限公司引进人才127人;南京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引进人才71人;南京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引进人才57人。全区12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引进人才的有77家,共引进1184人,占比55%。
人才引进来了,如何确保能够留得住?溧水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筑巢才能引凤,首先是解决“住”的问题。溧水区出台了《溧水区机关事业单位单身人员临时住宿管理(暂行)办法》,缓解了机关事业单位80后单身人员住宿难的问题,上半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单身人员临时住宿共通过审核186人,发放租房补贴47.9万元。审核通过的186人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81人,占总人数的97.3%;非溧水户籍164人,占总人数的88.2%;未婚人员133人,占总人数的71.5%。根据数据分析,通过实施临时住宿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降低了机关事业单位单身人员生活成本,尤其是解决了外地单身人员的住宿问题,以实实在在措施留住人才。目前三季度的租房补贴正在审批中。
同时,研究人才公寓建设推进事宜。人才公寓建设明确了规划选址、用地指标、方案设计、立项、施工图设计评审、招标、施工前期准备、开工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节点,目前人才公寓建设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今年9月底开工建设。跟进南工大浦江学院、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高校项目人口导入行动,南工大浦江学院今年可竣工招生5000余名学生,南京城市职业学校预计2017年7月竣工,南京二师院也于今年底开工建设。
今年9月12日,区人社局、团区委、区级机关工委、区妇联、区工会共同举办了首届单身青年音乐派对,为青年人才搭建一个健康文明的交友平台,从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婚恋、择偶提供一些更好的机会。据悉,这样的青年联谊活动今后将常态化组织,每周、每月、每季度均有不同形式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