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战略推动南京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6-10-13
169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发布,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制定标准的出发点是“获得最佳秩序”,获得“最佳共同效益”。如今标准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之中,在看不见的地方时刻服务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标准化则是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

  1946年10月14日,25个国家的代表会聚伦敦,决定创建一个旨在促进工业标准的国际间协调和统一的国际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0年,为庆祝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每年的10月14日被设立为世界标准日,至今已是第47届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标准建立信任”,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中国主题确定为“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李克强总理在大会致辞中强调,要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标准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标准化在产业升级、质量提升、国际竞争、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广泛认识,标准化理念与方法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开创标准化事业新局面

  2015年,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全面启动,标准化事业加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南京市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标准化战略助推城市发展,获得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四季度以来,市政府办公厅连续印发《南京市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标准化支撑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助推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推动南京标准走向国际等重点任务。全市27个部门参与的“南京市标准化联席会议”正式成立,在市政府指导下联手推动实施标准化工作。今年9月,在省政府支持下,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标准化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南京市质监局局长孙宁汇报了全市标准化工作情况,会议讨论了全市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孙建友副市长强调要树立标准化战略使命感,发挥联席会议的共同推进作用,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紧贴“一中心、一基地”建设,聚焦江北新区产业发展和园区转型升级,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此外,省财政厅和省质监局出台《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标准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全省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制定地方标准和开展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给予相应经费补助。

  同时我市各区、开发区也纷纷出台了对标准化工作的扶持政策。目前我市标准化工作从机制建设着手,已经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目标体系和组织领导、政策保障、目标责任、工作联动机制,为进一步开创标准化事业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南京标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南京市质监局作为我市标准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始终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大力推进标准化改革创新,截至目前我市标准化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绩:

  围绕南京优势产业推动“南京标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南京市企事业单位在信息通信、卫星应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船舶装备、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全面出击,截至目前全市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200余项,行业标准700余项,承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41个,获得我国标准最高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累计达到28项。江宁区发挥智能电网产业集聚优势,开展智能电网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是全省唯一获批的国家级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

  为提升南京企业国际竞争力,南京市质监局全力搭建国际标准化工作平台,从政策上、技术上给企业支持,帮助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取得行业各方力量对制定国际标准的支持,同时通过经验交流会、组织培训等方式传播经验,带动更多企业迈入国际标准化门槛。截至目前,南京市企事业单位已制定国际标准60多项,参与美国材料协会标准、美国膨胀节协会标准等国际权威标准的制定,并于今年首次提出了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申请。

  为对接标准化改革在南京的快速落地,全市于2015年初启动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释放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动性。一年多来本市企业已自我声明公开标准2000余项,确立了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共同监督的标准管理体制。

  标准化服务城市建设发展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开展了国家、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和社会管理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残疾人托养服务、软件谷园区服务、纪委案件监管、栖霞社区管理和服务、1912休闲街区等国家、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尧化街道全科政务服务、锁金村街道中心化建设国家级社会管理和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中期评估,在社会治理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标准创新之路。试点单位将管理和服务的关键环节置于标准控制下,显著提升运营、服务的规范性、高效性和质量稳定性。此外,今年我市又新增2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南京市公安局承担的国家级“公安车管所窗口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是全国公安部门窗口服务的首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南京中网卫星通信服务标准化试点”为江北新城建设注入活力。

  在运用标准化服务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南京市质监局与市农委、交通局、规划局、城管局、交管局、环保局、旅游局、民政局、残联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密切合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在亟需标准的重要领域研制和实施标准。如制定了《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发布了路名牌设置、店招标牌设置、户外广告设施、道路交通管理设施、非公路标志、管线数据管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等南京市地方技术规范14项,还有22项地方技术规范正在制定;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公共信息标志国家标准,帮助南京南站、小红山客运站、南京地铁等交通枢纽依照国家相关系列标准建立公共信息标志导向系统,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规范的设置,提高公共信息标志对交通疏导的有效性。

  在运用标准手段构建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促进农业生产领域,我市加大农业地方标准研究制定和实施,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发展的技术标准,促进农业科研成果通过标准实现产业化发展。目前已发布南京市农业地方标准200余项,白马有机蓝莓、中华绒螯蟹等1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普朗克有机蔬菜、台创农业科技园等1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拥有雨花茶、固城湖螃蟹、云锦3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9月,老山药业牵头制定了《蜂王浆》国际标准并发布实施,为推动我国蜂产品及养蜂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此外,积极运用标准化手段推动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在高淳国际慢城和傅家边开展农业旅游标准化试点,制定了符合当地生态特点和服务特色的标准。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相配套,具有南京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作为构建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