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召开的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高层会议上,《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宣布已完成编制,该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战略路径、重点任务和改革措施,描绘了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规划编制单位,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陈诗波博士,在会上对规划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
《规划》明确“打造江苏创新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基地,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依靠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的发展思路,力争到2020年,实现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协同创新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
《规划》按照“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统筹国际国内创新创业两类资源,优化市场、制度和文化三个环境,聚焦“4+2”产业体系的六大产业”的战略路径,重点强化四个方面的任务部署。一是建设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包括主动承接和部署实施关系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基地、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群体、建设面向未来的高效研发组织体系、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等。二是构建高端高新产业技术体系。包括大力发展四大绿色智慧技术、建设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完善两大生产性服务业技术体系、着力培育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等。三是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的集聚与培育。包括面向全球开放引进顶尖人才、围绕重点产业汇集专业人才、借助院校资源培养创业人才等。四是构建功能完备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包括构建创新要素顺畅流动的技术交易体系、打造功能健全的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多元化、低成本的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构建高效便捷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等。
陈诗波博士对江北新区科技创新规划的特色亮点进行了解读。一是强调区域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依托新区现有资源优势,作为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经济增长极,呼应并对接上海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连接国内外综合性开放创新平台,进一步发挥新区重要作用,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区域合作,探索区域协同创新与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新内容。二是加快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构建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创新平台,加快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引进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全力打造江北新区“互联网特区”,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开放合作与创业孵化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促进创新创业资源深度开放和高效流动,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与创业孵化的国际化水平。三是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目标,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实施科技创新治理重要改革举措,结合机构调整整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创新资源配置的组织方式,深化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推进知识产权管理、科技金融发展、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等一些列改革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四是实施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按照“4+2”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智慧交通、绿色材料四大绿色智慧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提升新区在重点发展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水平,增强软件、标准等集成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