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文化“的精粹在于见微知著,敢为天下先,善于从无到有,勇创首位事业。建党百年之际谋划嘉兴制造业,本该以实际行动传承这种成功创业的初心精神,力争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尖兵。
据此,我认为,大凡与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制度、模式和技术等首次探索者,当非嘉兴莫属。 这就是本文之纲,纲举才能目张。
( 一 )
我党初心铸成的发祥之地嘉兴,百年之前的1921年,城内近代工业仅有满足生产生活所需的电力小企业以及小规模的碾米加工业和织袜业。
“我邑无实业家,又少资本家。农林水产之业,无论矣。即凡百工业,无一能争胜于人者。”(见《嘉兴县乡土志》,《嘉兴教育杂志》第2期,1921年。)
从近乎是农商古镇的起点上发展近代工业,其步履之艰辛可想而知。从1992年应邀关注嘉兴产业发展之日起,我目睹了作为浙江省”粮油基地“定位的嘉兴,在历经“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阶段和接轨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的土地和资金要素双双市场化的改革。
近30年的风雨历程使嘉兴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轨道。
工业化进程伴随着产业的演进,必然要经历三大命题的拷问:
一是从模拟技术走向数字技术。这是产品高效、优质个性化的需要;
二是从非标管理走向标准化管理。这是产品规模化和国际化的需要;
三是从操作层面走向制度层面。这是经济行为规制化和模式化的需要。
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列强的历史就是一部制造业强国史。世界各国仍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今天,制造业依然是决定世界经济走势的关键。正如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将我国制造业的提升发展,提到了国民经济命脉,富民强身根基,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的高度一样,务必为其”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而笃行不倦。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而是劳动要素、资本(资金、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优化集成投入的结果。袁家军书记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的七项任务,涵盖了资金、技术和劳动要素的投入及其配置模式的要求;尔后提出的三大措施中则覆盖了制度(机制和配套政策)资源的供给和人才资源的配置。
2020年浙江制造业在抗疫经济中的贡献、数字经济的发展、产业链的优化、产业平台的建设和市场主体的提升中取得了好成绩。但是,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不可小视,诸如投资增速和比重的双下降,高能级平台和引领大项目的欠多,创新能力尚有差数,高素质人才缺口不小,产业层次不够高,大中小型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有待优化等。七大问题之中,基本点聚焦于制造业发展的质量问题,它剑指我省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技术含量、产品档次、市场份额和企业等级。
为此,“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制造业努力方向已尘埃落定,”目标管理“是在提质、增效前提之下拓展经济规模:
工业投资增长力争10%,规上工业增加值达6,5%(占生产总值比重不变);
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要有进展,规上工业亩产增长6%,劳动生产率增长7%以上;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提高1%;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以上;
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大于2,7%;
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国产替代率大于20%,力争更多浙企进入世界500强、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
归结起来的重心是协调好四大关系:一是投资扩张与资本产出率;二是增量管理与结构管理;三是工业速度与核心技术成长;四是企业群规模与龙头企业培育。
( 二 )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针对嘉兴工业经济的基础和起点,我作如下判断:
一是发展现状处于全省地级市前列,为未来征程奠定了动力基础。
全市工业总量突破万亿创历史新高,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198.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04.2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9.4%,规上工业增加值率为20.0%,比2015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44吨标煤/万元,较2015年下降18.5%,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74吨标煤/万元,较2015年下降18。
全市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到8家,超10亿元工业企业143家,超亿元工业企业1679家,分别较2015年增加了4家、27家和355家;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64家。
二是立足嘉兴现状对接省委战略。
上述数据从工业经济的总量、效益、结构、层次、能耗和企业能级等多重视角解读了我市工业的现状。其背后彰显的是嘉兴工业具备了袁家军书记提出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基础,即:企业群基础、产业组织基础、供应链平台基础、绿色低碳基础和市场开拓基础。
三是嘉兴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为转变劣势提供了思路。
其一,劳动资源后备不足。企业用工难、用工贵,据全市1233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共缺工48342人,平均每家企业缺工39人;
其二,经济外循环不畅。疫情所致,造成港口周转效率急剧下降,海运货船不得不长期滞留,国际物流阻滞、供需失衡;
其三,企业生产经营仍遇困难。资金风险潜伏,资金链受阻,应收账款大幅增长;
其四,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弱化了后劲。
四大困难集中起来可归结为三大资源的短缺,即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国际物流资源。资源短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总量型供需失衡,另一种是结构型供需失衡,即有效率的优质企业吃不饱资源,而低效或是无效企业仍在占有资源。嘉兴工业资源供给短缺的现状恐怕主要属于第二种情况。
图三,唐代嘉兴大诗人刘禹锡塑像,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嘉兴工业之“仙”,在红船文化的见微知著。
有鉴于此,嘉兴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为实现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工业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7%,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特作如下对策建议。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嘉兴工业的进一步提升是在高于兄弟城市起点为基数之上的增幅。
一是制造业领域的同质化尽快走向差异化发展
建议嘉兴市政府在所辖地区范围內组建具有规划决策权和投资决策权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协同主体,直接受命于嘉兴市委和市府,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或主管工业经济的副市长出任主任。其任务有二:
其一,从全市视角和全局高度,统一腾退辖区內缺失规模效应的高耗低效而又分散的小企业,将所腾出的资源配置到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企业,目标是“改造提升一批、回收流转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提升入园一批、关停淘汰一批”,构建起“两高一低”整治提升的目标体系、推进体系、政策体系和考评体系。
其二,对辖区內重复投资建设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摸底,在此基础进行尽早果断裁并或撤销缺失预期效益的一切项目,以防稀缺资源被低效分散配置。此项工作需要市、区(县、市)两级领导以全局为重,协调行动,并做好项目的撤、併、转的后续工作。与此同时,我很赞成尽快研究出台提高工业用地空间使用效率的行动方案,拓展小微企业发展新空间。
二是实行产业组织创新,使企业资源的配置从内部垂直整合,走向内、外结合的虚拟配置。
其目标有二:
其一,通过企业生产流程的分解和重组,利用外包专业市场的功能,参与供应链管理,以企业自身的强项环节去外配资源,以集群化路径改变企业“小而全”和“大而全”模式,旨在扩大经济规模、降低运行成本,做大做强企业。经验证明,凡以“小而全”和“大而全”企业为主体的地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只是纸上谈兵,原因是供给资源失去需求资源支撑而流失。
其二,有助于嘉兴企业通过跨区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关系,以市场效率为导向,有效地参与紧密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动。实践证明,区域一体化互动效率取决于产业的互动需求,而非单凭政府的意愿。产业互动的最稳定模式之一,是跨地区的供应链关系和总部经济对企业生产流程的异地支配。
三是构筑产业互动平台。
工业化以来的实践证明,投资项目建设的成功靠配套,而优质产品生产的过程则要靠平台。缺乏平台支撑的产品具有不稳定性、不持续性和高成本的特征,所以,很难具有拓展市场的竞争优势。
因此,嘉兴制造业要从单兵作战走向产业平台、技术平台和教育平台的互动。三大平台的互动前提是信息共享、目标共定、成果分享。
为此,建议在市发改委设立“工业发展指导局”,或设“工业协调办”承担三大平台在嘉兴五市两区的统一互动协调。 互动,是一种有效率的配置方式,有助于弱化《资源悖论》。它对于教育供给资源(高校集中)、科技供给资源(科技城已成规模)和产业需求资源(万亿产值的企业)高度禀赋的嘉兴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据我所知,嘉兴市內部整合互动功能远不及邻省的苏州市。这在表面上是嘉兴的问题,但在本质上是嘉兴的“潜力股”。
四是应从彼此互相关联的视角强化四大体系的构建。
主要依据如下:
首先,整个现代工业社会就像一台机器,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需要各条块的协调配合方能高效运转。因此,职能管理部门的条块分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产业功能的系统整合。换言之,市政府现有工业经济相关的职能部门尚有进一步提高整合度的效率空间。
其次,工业化的前提是标准化,它是规模效应赖于持续扩张的基础。我国制造企业之所以难于做强,是因为技术含量低下,而之所以难于做大,与缺失标准化不无关系。因此,重建标准体系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历史性“补课”,必须集力以赴,而非仅限于技术标准管理部门。参与度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认知度,从此意义上评说,嘉兴工业经济的发展尚有“结束非标管理史”的效率空间。
最后,工业化技术的功能性载体是标准化。
这是为在工业化进程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全部活动,它包括了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制造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既为制造业产品设计和制造提供了规范,也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确立设定了依据,也为绿色制造业界定了框架,更为企业成本下降提供了指向性的潜力空间。
因此,工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其意义不亚于医院体捡管理有了生理指标。因此,工业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必须是家喻户晓地渗透到与制造业相关的一切业务领域、全部流程和全体从业人员。
图四,嘉兴在长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区位
(三)
叔本华说过:“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里指的“想要的”,是“目标管理”;而”想做的”,是”过程管理“。因此,嘉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在目标,而在过程:不在规划,而在行动。
我虽不是“政治挂帅”的祟拜者,但深信“政治是经济集中体现”的观点,而主导政治方向的思想基础又受制于特定文化的熏陶。因此,阐述本题时我才会以“文化”开宗明义。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作者最新文章
嘉兴三塔|1926年,美国出版的《国家地理》杂志以三塔作封面
百年老厂凤凰涅槃,嘉绢印象再现辉煌
老硖石|清末民初一条沪杭铁路,使硖石一举成为“浙江诸郡之冠”
相关文章
镜观·领航 | 高质量发展如何固本强脉?习近平指出这个方向
这个问题比制造业下滑更严重!一旦解决就是中国未来十年的新机遇
新华述评:这个开局不一般
嘉兴这个县,曾经是杭州的“手下”,未来有希望“回归”吗?
李稻葵:2025年数字经济将占我国GDP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