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宁波市金融服务人才创业创新政策举措”新闻发布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黄荣程,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岷,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陈明介绍宁波市金融服务人才创业创新政策举措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一起来了解↓
宁波交出人才工作高分报表
近年来,宁波人才工作牢固树立“开放揽才、产业聚智”工作导向,加快构建高效能政策体系、高密度揽才网络、高能级聚智平台、高品质人才生态,倾力打造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形成了各方人才加速涌入、本土人才加快涌现的生动局面,“与宁波·共成长”和青年友好城两大主品牌深入人心。重点体现在4组数据:
第一组是关于“量”的数据
在2019年新增就业大学生13.7万人的基础上,2020年新增就业大学生16.6万人,实现20.3%逆势增长,年度新引进海外留学生数量增长24.7%、新增硕博士首次超万人。常住人口2018、2019两年新增数达53.7万,超过以往七年总和,其中2019年达34万人,首次跃居全国城市第4位。
第二组是关于“质”的数据
遴选支持顶尖人才项目8个,1人入选省“鲲鹏行动”,新入选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数均居全省第1,入选国家级、省级引才工程数均创历年新高。
第三组是关于“育”的数据
连续3批发放本土人才升级奖励124人、发放金额2560万元,连续4年评定技能人才为宁波市杰出人才,我市技能人才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数、浙江技能大赛项目冠军数均居全省第1。全市人才专家累计享受公交地铁、场馆健身等“十项全免费”服务77万余人次。
第四组是关于“用”的数据
体现了人才工作支撑发展的成效,遴选支持的顶尖人才、新自主引育的118名国家和省级领军人才,九成以上集聚在产业创新领域;全国最多的4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近1/3由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创办。
特约摄影师姜赟/摄
在服务过程中,资金问题是制约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在开年之时,宁波市委人才办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8家单位迅速反应,直击痛点,推出《宁波市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实施意见(试行)》(甬金管〔2021〕2号),创新性实施“金融服务人才17条”,将金融服务人才创业创新作为落实袁家军书记对宁波提出“六个新突破”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作为落实市委全会《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推动“十四五”人才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的破题之举,作为深化实施“三服务”2.0版的人才服务样本。
宁波金融服务人才有关情况
一、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为人才引来“源头活水”
人才与资本是创业创新路上的最佳组合。近年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向人才集聚,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一是强化政策牵引
针对民间资本投资早期人才项目动力不足难题,创新实施“3315资本引才计划”,对获民间资本投资的人才项目,按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实施3年来,财政资金投入4.7亿元支持高端人才项目78个,吸引民间资本49.2亿元。
二是强化风险补偿
针对人才企业尤其是初创期企业,大多是轻资产、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通过设立科技信贷风险池等方式,为创新型初创企业提供非抵押、免担保的信贷服务。这次,又专门面向人才企业,设立总额1亿元的人才企业信贷风险池,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发生实际损失的人才企业信贷,由财政资金兜底给予最低80%、最高90%的代偿,此外还明确适当提高人才企业融资的不良容忍度,更大程度为金融机构支持人才企业提供保障。
三是强化产品创新
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满足人才企业需求的研发贷、创业贷、智慧贷等产品,扩大专利权、商标权、股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更大力度支持人才创业创新。比如,中国银行面向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门推出“海高贷”,仅5个月时间就批复金额7380万元;华夏银行面向“3315企业”推出5款信贷产品,同时针对区级人才项目推出“政府奖励类”信用贷。又比如,通商银行试点设立“人才银行”,已累计为58家人才企业提供4.5亿元贷款,国家级领军人才谷博士获得“人才银行”500万元贷款,当年企业营收就从300万元增长到5700万元。
二、创新资本对接模式,为人才铺设“快车道”
一般来说,有两个指标可以反映人才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潜能,就是“估值”和“市值”,这都与资本市场密不可分。近年来,通过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对接模式,搭建资本与人才的“联姻鹊桥”。
一是加快集聚资本要素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通过成立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方式,发展壮大基金市场。目前,全市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843家,管理基金3366只、基金规模达4763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海邦人才基金、“才富”基金等一批专注投资创业创新领域的基金成立运行,为人才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比如,总规模10亿元的宁波海邦人才基金,已投资人才项目30个,其中2/3由国家、省级领军人才及海外留学生领衔。
二是加快畅通对接渠道
创新推出“赛事+资本”“项目+资本”等对接新模式,形成人才与资本日日有对接、周周有沙龙、月月有集市的生动局面。比如,在市级人才科创大赛、寻找最具投资价值企业等重大人才赛事活动中,根据人才项目领域定向邀约投资机构参与选才评才,把人才赛事活动作为资本的“相马场”。又比如,建立宁波科技大市场、股权交易中心等新型人才项目展示对接平台,建立起线上线下互补、场内场外互动的资本和人才项目合作对接机制。宁波股权交易中心设立的“甬江引才工程”人才板,已累计挂牌人才企业186家。
三是加快培育上市梯队
积极把握沪深证券市场改革风口,以“凤凰行动”宁波计划为引领,建立起人才企业上市、上市再融资、股改、并购重组等全流程政策支持体系。同时,试点推行拟上市企业获取合法合规证明“一件事”改革,开展创业板注册制和新三板精选层等政策培训,“一对一”走访辅导重点人才企业,全力推动人才企业拥抱资本市场。全市112家上市企业中,有18家由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创办或领办;2020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4家、过会企业8家,创历年新高。
三、创新人才特色险种,为人才系好“保险带”
近年来,充分发挥宁波作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特色险种,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为人才创业梦想兜底
探索实行政府买单、人才受益的保险模式,推出全国首个政府出资购买的“创客保”,为创业创新人员提供创业项目失败补偿及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已覆盖21家创客平台、1300余家企业和1万余名创业者,提供风险保障1440万元。此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累计为3.4万家次小微企业、初创业者提供贷款逾290亿元。
二是为人才大胆设想兜底
创新设立全国首个“专利保险+服务”模式,为创新人才提供专利申请、运用、维权等专业服务。截至目前,专利保险为526件专利累计保障金额超过2.3亿元,商标专用权保险为3193件商标提供保障2137万元。同时,在全国首创“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建立企业研发到售后全链条安全保障,为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撑起了“风险保障伞”,累计为800余家企业和人员提供风险保障8亿元。
三是为人才首创产品兜底
深入实施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率先开展软件首版次保险试点,通过保险机制降低企业开发、推广新产品的风险,加快推进创业创新团队成果转化和应用。其中,首批次保险累计为近50家企业提供68.5亿元风险保障,首台(套)保险承保140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5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