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打破部门壁垒,精简办事流程。7月10日,朝阳区率先设立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只跑一趟、只进一门,可办理签证、工作许可等120个服务事项。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世界银行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0.36%。北京从2017年发布《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到2018年围绕世行评价集中出台9+N1.0版35项政策,再到2019年相继推出9+N2.0版、3.0版改革措施,直至今年《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都以着力破解问题提升效率为原动力,形成北京特色的营商环境,持续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让服务为北京发展插上更有力翅膀。
持续优化服务,不断提高办事便利度。打造高度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既在于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流程清晰、要素固定、权责明确的无差别标准化审批,又注重推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北京朝阳区设立的涉外综合服务窗口,就以各种新技术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使涉外服务事项集纳到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时效性,增强了服务外籍人士、留学生等国际人才的的获得感。
持续优化服务,营造亲民的政务环境。从针对焦点问题出台改革方案,到通过地方立法统筹系统解决共性问题,北京越织越密的“政策红利网”渐次铺开。不仅3.0版改革任务已经完成81%,出台了101项改革措施,且持续推动窗口建设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提升,已开展窗口培训达到28万人次,有效防止基层服务不够主动、精准的“上热下冷”现象。在朝阳区就按照“区级统筹、业务整合、集成高效”的原则,服务平台一站式综合受理人才的业务咨询和材料初审,统一转交各职能部门分类审批,最终的结果再反馈至平台。既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减少材料重复提交审核,更通过提高基层的服务和办事能力,来不断的提高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体验感、获得感,让人才办事大呼方便。
持续优化服务,为经济发展贯注动力。当前,北京正启动研究“五新一保”政策措施来促进首都经济新发展,在“新环境”方面,就是围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动政务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推动营商环境改革优化,来打造更加优越的新的环境。朝阳区打通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一站式服务平台共设四级体系8个站点,除开设总平台之外,还在中关村朝阳园、北京CBD设二级服务中心,在麦子店、三里屯、望京等街乡设三级服务站,还有将台阳光上东社区、东湖众运大厦等设立四级服务点,使大部分人才服务事项向街乡下沉,打造起更为灵活的人才和创新环境,从而确保高端企业、高端产业能够获得高端人才支撑,营造形成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的发展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北京正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4.0版,积极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将形成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监管更严、企业与群众获得感更强的市场环境,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