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元年”,“高”又“新”,这些关键词,对苏州乐园的母公司——上市21周年的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高新”)来说,是一个老国企面对的新形势、新常态。如何在区域经济社会的责任担当和品牌拓展中加速产业转型?如何在“百花齐放”中彰显又“高”又“新”的突破?
一个老国企如何在责任担当
中彰显“高”“新”基因
今天的80后、70后或者是60后,对“迪士尼太远,去苏州乐园”的这句话记忆犹新。从1995年夏天的水上乐园,到1997年2月的欢乐世界,再到2010年7月的糖果世界,因为有了千万游客的欢声笑语,狮子山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富有活力的一笔。同时,“苏州乐园”这块响当当的牌子也成为了“长三角”主题旅游发展的推动者与见证者。
作为“苏州高新”旗下的旅游名牌,苏州乐园欢乐世界今年10月在狮山脚下的“告别”,不仅是一座乐园的再出发,更是全国主题旅游新概念的落地打造,也将激活“苏州高新”血液里更多的“高”“新”基因。
“苏州高新”是苏州市首批、高新区唯一上市国企,不仅打造了一个“苏州乐园”的品牌,同时,其作为以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为背景的上市公司,始终肩负着助推城市基础建设、改善百姓居住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在过去的21年里,“苏州高新”从安居置业梦出发,建设了名城花园、宝带熙岸、天之运等居民小区。在环保产业上,“苏州高新”
为区域排水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经营担负起重责,为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非银行金融业上,“苏州高新”积极开拓经营融资、租赁等业务,极大丰富了投资融资渠道,成为了苏州高新区投资市场化创新产业的核心载体。同时,“苏州高新”还带着苏州独有的文化底蕴,将产业版图扩充到了徐州、扬州、合肥等地,为推动周边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
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已拥有直接控股子公司9家、间接控股子公司23家、参股企业14家,成为推动、提升区域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智造”+“环保”如何助力企业腾飞
走过了21年,“苏州高新”如何在“高”和“新”的领域谋求进一步的突破和提升,如何在苏州高新区的“两高两新”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苏州高新”董事长王星说:“面对‘创新四问’,我们不能回避的是,目前苏州正在从资源红利期、模仿红利期跨进创新红利期,作为苏州市首批、高新区首家上市公司,往哪转、怎么转,备受关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将公司发展的第21年定位为‘转型元年’。” “转型元年”,这既是“苏州高新”在新形势、新常态下的自信而自觉的抉择,更是“苏州高新”面向未来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目前,一个“智造”+“环保”的高新提升战略正在推进。
今年5月,在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的关心指导下,“苏州高新”成功收购了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苏州东菱振动实验仪器有限公司,跨出了战略转型实质性的第一步。此次收购东菱振动,标志着苏高新股份正式进军先进制造业以及军民融合产业。未来,“苏州高新”将与东菱振动围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基地”的定位,做好新厂区的规划建设,并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积极探索向军工、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的延伸。同时,还将投资眼光聚焦“一带一路”,关注中西部发展,寻找适合股份公司发展规划的投资项目,积极主动地寻求“走出去”的机会。
同时,“苏州高新”利用产业之“智”引领环保行业发展布局。今年上半年,高新污水五座污水厂累计处理污水3338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了7%。同时,“苏州高新”与北控水务共同设立的高新北控平台公司正式对外开展业务,不仅承接了地下污水厂建设项目,让污水处理走到地下去,给城市一个更美的环境,还将项目区域和业务范畴不断深化、外延。目前,苏州高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静脉产业园项目,未来,这里不仅是一处污水、污泥及危废处理处置的技术应用平台,更将成为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环保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苏州高新”的环保板块,正在从单一的污水处理向着“全产业链环保集团”迈进。
今年上半年,在转型的起点,公司还修订并完善了绩效考核方案和人事制度,前后历时半年、几易其稿,制定的绩效考核既讲系统性,又讲针对性。既为转型升级、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也最大程度地激发创新内生动力。